每五起中風案例中,就有四起能從生活方式著手預防。預防方法之一是保持活躍,每週做至少150至30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。(iStock圖片)
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。中風倖存者敘述經歷,提醒大家預防勝於治療,儘快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中風風險。他勸三高患者要特別注意,除了遵循醫生指示服藥,還要戒酒戒菸,定期複診。受訪腦神經內科醫生強調,任何人都可能中風,應定期做體檢,特別是在40歲之後。
如果忽然從睡夢中驚醒,發現手臂莫名其妙變弱無力,應該如何處理?
半年多以前,楊福丁(52歲,裝修承包商)在凌晨3點多醒來,他驚覺左手臂完全沒力,從肩膀到手指都像在發麻,而且可以感覺自己變得越來越虛弱。
他說:“幸好我馬上叫太太打電話叫救護車。我知道手臂變弱,可能是中風的跡象。當時還沒出現說話困難,但到了醫院後,咬字開始變得含糊不清。”
努力復健改掉不良習慣
楊福丁在新加坡中央醫院被診斷中風,住院兩週後轉介到樟宜綜合醫院,做了一個月的復健治療,5月初出院回家。楊福丁現在每天努力練習治療師教他做的運動,每週去住家附近的社區復健中心做兩次物理治療,平時也會下樓散步。他認為,自己的康復程度約有90%,希望明年三月(即中風一年後)完全康復,重新投入工作。
楊福丁說:“現在算是可以正常步行,也能自己吃飯和沖涼,但左手的力度還是沒有完全恢復。”
中風後除了要勤做復健運動,也應該改善生活方式,以免再次中風。(iStock圖片)
為了自身健康和心愛的家人,育有三名子女的楊福丁除了努力復健,也徹底改掉不良生活習慣。20年前被診斷出高血壓的他原本沒定期服藥,也不管控飲食,但中風敲響了健康警鐘,他現在除了遵守醫囑服用高血壓藥物,飲食習慣也改變了。他不吃煎炸食物,不喝甜飲,每天唯一飲料是白開水;主餐遠離精緻澱粉,選擇以營養豐富的全谷麵包和糙米飯為主。
過去他習慣凌晨一兩點才睡覺,現在堅持早睡早起,一般早上6時半起身,吃了早餐、服了藥,就在家裡做復健運動。改善生活習慣後,楊福丁的體重從110公斤減至86公斤,他說:“我現在的整體感覺好多了,精神也比較好。”
楊福丁慶幸自己及時求醫,中風後的康復相當順利。他以過來人身份強調,生活方式非常重要,“特別是三高患者,一定要特別注意,除了遵循醫生指示服藥,還要戒酒戒菸,定期複診。”
出現中風症狀立即求醫
萬一出現中風症狀,也要立即求醫,千萬不可猶豫不決。楊福丁引述衛生部屬下中風服務改善小組(Stroke Services Improvement)今年推行的全國預防中風活動主題,“預防中風要S.M.A.R.T.,辨識中風要F.A.S.T.”(Be Stroke S.M.A.R.T., Think F.A.S.T.),鼓勵大家培養良好生活習慣,以及學會辨識中風跡象。
F.A.S.T意指:
- 【F】ace drooping(臉部下垂)
- 【A】rm weakness(手臂無力)
- 【S】peech difficulties(說話困難)
- 【T】ime to call 995(撥打急救電話995)
S.M.A.R.T.則涵蓋五個生活習慣:戒菸(
Smoke-free);三餐(Meals)要健康;保持活躍(
Active);定期(
Regular)做體檢;準時服藥(
Take your medications)。根據中風服務改善小組在
9月16日發表的文告,每五起中風案例中,有四起能從生活方式著手預防。
要趁早主動預防中風
中風不一定是步入老年才會發生的事,任何人都可能中風。根據本月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《柳葉刀·神經病學》(The Lancet Neurology)的
研究報告,全球各地有更多人在中風之後活下來,但較年輕的中風患者增加了,
特別是55歲以下的族群。
國立腦神經醫學院(NNI)腦神經內科顧問醫生謝佩婷醫生說,我國在2021年有超過9000人中風,比2011年的6000多人明顯增加,原因之一是人口老化。本地數據也顯示,從50歲開始,中風的發病率隨著年齡漸長而升高;60至70歲的發病率比50至60歲的發病率高一倍。
不過,這並不意味著只有年長者才會中風。謝佩婷醫生說,中風在較年輕的族群中也不罕見,所以一定要趁早主動預防。根據2021年的數據,每四個中風病例就有約一個(23.3%)在60歲以下。“任何人都可能在任何時候中風,特別是自身已有風險因素的話。因此,每個人都應該知道中風有哪些症狀,並保持健康生活方式。”
中風的風險因素包括糖尿病,高血壓以及高膽固醇等,謝佩婷醫生提醒大家定期做體檢,特別是在40歲之後,才能瞭解自己是否已經出現這些狀況,並加強管控。“定期做體檢,醫生才能儘早辨識風險因素,這樣就能在身體狀況引發中風之前,儘快改善生活方式或開始服藥。從年輕時候就開始定期做透徹的體檢,健康管理會更理想,中風風險也會降低。”
▲S3中風日免費活動
日期:10月24日(星期四)
時間:下午12時半至下午4時
地點: 20 Lengkok Bahru S3@Enabling Village S159053
Tags:
;
Public;
;
;
News Article;
;
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;
;
Lianhe Zaobao;
;
;
;
;
Patient Care